遠古時代,原始海洋中大量的藻類植物、微體古生物殘骸,以及其他碳質殘留物形成了沉積層,經過億萬年的遷移,富碳沉積層逐漸移到地殼深處,高溫高壓的封閉環(huán)境使得零散碳質快速有序地形成石墨晶核,之后緩慢聚集生長形成石墨晶體。值得一提的是,煤炭作為石墨的近親,同為碳元素組成的,但煤炭只需在地殼淺部經歷沉積作用或低程度變質作用,若溫壓條件繼續(xù)升高,也可實現由煤炭到石墨的轉化,例如,接觸變質型煤系石墨,就是由無煙煤層受巖漿侵入時高溫變質形成的。
石墨礦一般以石墨片巖、石墨片麻巖、含石墨的片巖及變質頁巖等礦石出現。
依據結晶形態(tài)差異,石墨可分為晶質石墨和隱晶質石墨。晶質石墨晶形較好,晶體肉眼可見,單層石墨有序疊加時即形成魚鱗狀的鱗片石墨。隱晶質石墨晶體微小,形似土狀,需借助電子顯微鏡才能看清晶形,因此又被稱為土狀石墨。石墨的晶體形態(tài)與其工業(yè)價值密切相關。一般而言,結晶程度越好,其品質特性就越高,因此,鱗片石墨往往具有優(yōu)于其他類型石墨的優(yōu)良特性和應用價值。
上一篇:沒有了
下一篇:南京石墨做電極的原因